204、第三章 建州三卫 第一节 归…

第三章建州三卫

第一节归附明朝的女真三部

露裛娇黄风摆翠。人间晚秀非无意。仙格淡妆天与丽。谁可比。女真装束真相似。筵上佳人牵翠袂。纤纤玉手挼新蕊。美酒一杯花影腻。邀客醉。红琼共作熏熏媚。

建州三卫是女真人历史中一个绕不过的话题,自从明朝初年一直到清朝立国之前,建州3卫一直活跃在中国的辽东大地上。建州三卫见证了明朝的辉煌,也加速了他的败亡。建州三卫的兴衰史与明朝灭亡有很大关系,也正是由于明朝在对待辽东女真人政策上的失误,才最终使得清兵进入关内。建州三卫的历史影响整个中国的历史,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

明朝的时候,仍然称女真或者女直,但是清朝政府在编修《明史》的时候,把里面所有记载女真的字样,全部去除。不仅如此,在清朝编撰的字典当中,也没有女真或者女直字样,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明朝建国以后,为了更好地控制东北地区的女真人,把开元路改为开元道,这个机构负责管理整个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这个时候的女真人在东北地区分布十分广泛,到现在为止,东北女真人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先说说建州女真,建州这个称呼很早就有,在唐朝的时候,渤海地区设立了三个州,其中就有建州。建州治所在现在的黑龙江省东宁县大城子。后来,建州一再迁移,辽国时期迁移到灵河之南,后来又迁移到灵河之北。后来的建州就成了一种称谓,不在和地名相匹配。元朝的时候,建州女真迁移到松花江东岸,海兰河西北一带,在长白山附近活动,范围很广。

明朝的时候所说的建州女真是元朝的时候所说的广义上的女真人中的生女真——胡里改人的后代。元代建州女真属于元朝狭义上的女真人——金代女真,他们在元朝统治时期,曾经居住在元朝的建州一带,后来融入了明朝时期的海西女真。提起海西女真,海西是元朝时期行政区域的名称,属于辽阳行中书省,主要分布在开元以北,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的女真人。海西这个地方在哪呢,这个地方在现在的伊通河口到依兰的松花江中游地区。海西女真主要在松花江两岸活动。海西女真已经不纯粹是女真人,这部分女真人是元朝狭义上的女真人,除了这些以外,还融入了一些其他民族的人。

野人女真。明代时又称“海东女真”或“乞列迷”,指建州、海西女真以东以北的各部女真,包括东海虎尔哈、窝集、瓦尔喀等部的女真人。他们活动于黑龙江下游沿岸。实际上,野人女真主要是通古斯语族东语支的各个部族,与金代女真人关系不大。或许是因为这部分女真人的生产水平低下,社会经济和文化较落后,才被称为“野人女真”。

明朝的时候,野人女真有几大族群:第一个是北山野人,北山指明朝野人女真有几大族群:其一为北山野人,“北山”指奴儿干以北之山,即外兴安岭北至鄂霍次克海北岸山区,因为他们喜欢骑鹿出入,便被称为使鹿部,是现在鄂伦春族的先祖;其二为兀者野人,“兀者”为“兀惹”的音转,兀惹是室韦的一支,属于东胡族系,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的三江流域,是现代赫哲族的先祖,“赫哲”为满语“森林”一词,清代译写为“乌稽”“窝集”等;其三则是位于黑龙江下游、外兴安岭南北乃至库页岛、北海(鄂霍次克海)沿岸的东海女真,他们住平顶屋,在屋顶开孔,用梯子上下出入。此外,库页岛上还有苦兀人(苦夷),也就是现今的阿伊努人。

在明朝的文献记载中,生女真、乞列迷、北山野人等都属于野人女真部落,这些野人女真部落分布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生活在松花江下游以及黑龙江以北地区。还有一些野人女真氏族部落居住在现在的黑龙江和俄罗斯交界处以及俄罗斯境内。在黑龙江以南地区的许多部落,后来被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征服,把它们向南迁徙。但是分布在乌苏里江流域和黑龙江以北地区的一些部落,基本上都没有被融入满族。这些人在清朝初年,形成了好几个大的氏族,有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费雅克等。根据史料记载,野人女真部落乞列迷部的百姓居住在草屋里,以捕鱼为生。他们喜欢在脸上刻字,无论男女都留长发,很少洗澡,穿兽皮做的直筒衣。夏天野局,冬天就住在屋子里,不吃五谷,养狗比较多,这些狗充当交通工具,用来牵拉。乞列迷对死者已经开始实行火化,他们性格刚强而且比较贪婪,帽子上有红缨,打猎为食。

明朝建立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兵剿灭了元朝参与势力,西北和北部边境地区安定下来。朱元璋得以腾出手来经营东北地区。刚开始的时候,明朝政府派使者到元朝残余势力那里,劝他们归降,元朝辽阳行省平章刘益归附。明朝廷接管辽东之后,在原来元朝辽阳行省的基础上设立了辽东卫指挥使司。公元1373年,又设立辽阳府和县。辽东都指挥使司掌握军政大权,管辖辽东境内所有的兵马,治所在现在的辽宁省辽阳市,辖区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辽宁省大部分。明朝开始全面实行招抚女真各部的政策,还设立了三卫两州用来安置女真人内迁。有了这些明朝政策的支持,有很多女真部落首领纷纷率领部众前来投奔,其中有一些人在后来还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在这期间,大明朝廷也得到了一些女真部落的帮助。当时为了经营东北地区,需要走水路,所以运送粮草以及士兵需要用的其他物资,只能靠船只运送,所以在明朝年间,船业发展的很快。在朱元璋执政时期,就有大量的女真部落首领前来归附,还有一些人表示愿意替明朝廷去招抚其他女真部落。朱元璋重重赏赐了他们,让他们去劝说其他部落前来归降,果然,又有很多部落前来归附。到了明成祖永乐年间,朱棣派人到现在的黑龙江下游库页岛等东海之滨的广大地区女真各部宣布谕旨,让他们赶紧前来朝贡。一时间,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和东海女真各部首领相继前来归附。这三大女真部落都归附了明朝,其他女真部落也不敢怠慢。明朝政府采取积极的安置措施,仍然让他们原来的酋长或者首领统领本部,给他们分配土地,让他们耕种,也可以自由打猎,各自安生,不过从此他们就属于大明朝廷管辖。伴随着大多数女真部落的归附,明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也逐渐稳定下来,在东北设立了不少卫所。

卫所制度为明太祖朱元璋创立,是将屯田与防卫相兼的新型军事体制,其构想来自于隋唐时代的府兵制。“卫”与“所”都是军事单位,而“所”又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从士兵数量上看,卫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师,而所相当于团,百户则相当于连。按照明初的编额定员,大致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户所,一百一十二人为一百户所。通常每卫辖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下辖十个百户所,百户所下辖二总旗、十小旗;:每总旗五十人,每小旗十人。卫所设卫指挥、千户、百户等官职。(《中国史纲要》)卫所的军士全都别立户籍,且分有土地,称作军户。卫所以上设都指挥司,明初在全国设十七个都司和三个行都司。中央设中、左、右、前、后五军都府,专门管理都司和卫所。此外,单独驻扎地直接归都指挥使司管辖指挥的千户所,叫作守御千户所;还有一种为数不多的、称为“御”的军事机构,管两到三个千户所。

到明朝的洪武20年,也就是公元1387年,明朝。在现在的吉林省设置了辽东三万卫,此后,又增设了几个。到永乐年间,明朝分别在建州地区设立建州卫,在海西地区设置兀者卫,从开元东北到松花江以西,明朝先后设置了184个卫,这还不包括兀者卫等二十个卫所。公元1409年,明朝设立奴儿干都司。这个机构的管辖范围,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达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包括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至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

从永乐元年11月开始,明朝在东北女真地区先后一共设置了三百六十八个卫和二十个所。光是辽东地区就有25个卫,管辖的范围东边到达鸭绿江,西边到山海关,南边到达旅顺口,北边抵达开原。短短的几年里,明朝政府就把广大的东北地区,包括现在俄罗斯管辖境内的一些岛屿和土地都纳入了有效管辖范围之内。当时明朝政府在女贞地区设立的管理机构,并不是让汉族官员前去担任长官,而是让当地的女真部落首领担任。除了女真部落的世袭首领之外,每个基层组织还可以推举两个比较有才能的人做首领。大首领下面可以有附属的几个小首领,根据他的势力分大小和等级。每天早晨,这些大小首领也跟皇帝早朝一样,召集自己的亲属和部众,有事的话就下达命令,没有事情就自行散去。这些首领没有卫队,部落中你也没有常备兵。因此首领没有办法强硬的约束属下,而且有时候属下犯错,还不能过分斥责,否则可能会引起属下的报复,甚至有些首领每天都战战兢兢,可见,这些首领是个高危行业。而且首领也没有权利随意支配和役使部众,也没有权利征收他们的生产物资。部下还有权利在不通知首领的情况下,私自决定离开部落,到其他地方谋生。

明朝时期,女真社会中依然盛行奴隶,奴隶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啊哈。一般首领和富有家庭都有两三个或者五六个奴隶。这些奴隶大多数也要从事生产活动,还要给雇主做家务。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从汉族地区和朝鲜边境抢来的,有小部分是女真各部落之间相互掠夺来的。但是这些奴隶逃跑的也有很多,这些人跟汉族贵族的奴仆不同,由于生活条件限制,这些奴隶平时也跟主人在一个桌子上吃饭,甚至同一张床睡觉,当然了,女真人睡的不是床,是炕。在女真各部落当中,如果有打仗或者抢掠这种重大事情,首领就会用传箭或者传貂皮的方式作为信约在部落内部相互通知。如果两个部落要分出个胜负,就会把本部落成员组成队伍,两个部落陈兵相对,根据双方兵力强弱分出胜负。兵力弱的部落可以向其他部落借兵,不过战后要以损失的兵马数量赔偿。如果联军战败并且一无所获,被借兵的部落有时候就会把借兵的部落当中的弱小村寨掠夺而去。

在对东北女真地区进行管理的同时,明朝还对这些大大小小的首领授予了明朝官职。对于那些自己前来归附的女真人,明朝政府都会让他们自相统属,打猎放牧,各安生业,总之,他们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自己积累的财富可以享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可以说明朝政府对女真人所在的地区还是实施了比较宽松的民族自治政策,所以女贞人居住地区的卫所制要跟其他地区的卫所制有所不同,其实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正是由于明朝政府对女真人管理的这种松弛政策,最后导致女真人崛起,一发不可收拾。卫所制兼有行政和军事两种职能,女真部落首领当官也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首领不同,他们担任的官职都是世袭的。但是女真人当官只有官职,没有俸禄。只是在每次到京城朝贡的时候,会领取朝廷的赏赐。根据史书记载,每次有女真首领到明京城来,都会受到皇帝任命官员的诏书,有官印和证书,还有赏赐的物品。明朝政府规定女贞人每年的冬天从开原到京城朝贡,所有的女真部落中,只有野人女真因为道路遥远且偏远,朝贡的时间不一定。

史料中还记载了关于明朝政府让辽东总兵官曹义给女贞人宣读的朝贡的规定,第一,如果有紧急军情,那么不管是什么时间,都要及时来朝廷报告。第二,其余的进贡或者是席官职,这种事情,允许他们一年前来朝廷一次,或者三年来一次,不用来的太频繁。第三,如果要做买卖的话,辽东开原地区有交易市场,不用前来京城。明朝政府让女真首领每年入京朝贡,表面上看,这是让女真人向明朝廷缴纳贡品,实际上这是朝廷变相的对女真人进行补贴。女真人进贡的物品当中,大多数都是当地的土特产。其中以马匹居多,还有貂皮、鼠皮、舍列孙皮、海东青、免鹘、黄鹰、阿胶、殊角等。

对于女真前来京城的使者,明朝政府采取进贡的少,返回的多的政策,可以说对女真人非常优待。女真首领也会把每次到京城朝贡当做是主要的经济来源。朝廷给女真人返回的物品价值和数量,第一要看女真人进贡的多少和价值,第二也根据女真人派来的使者的地位和官职。根据史书记载,都督赏彩缎四表里(一表里包含彩缎、绢若干匹),折钞绢二匹;都指挥赏彩缎二表里,绢四匹,折钞绢一匹,织金纪丝衣一套;指挥赏彩缎一表里,绢四匹,折钞绢一匹,素纪丝衣一套。以上各官均另赏给靴袜一双。千百户、镇抚、舍人、头目则每,人赏给折衣彩缎一表里,绢四匹,折钞绢一匹。奏事来朝者每人赏给纪丝衣二件,彩缎-表里,折钞绢一匹、靴袜一双。除了这些,还有加赏。

除了赏赐物品,明朝政府还会设立丰盛的宴会,款待女真来使。为了接待他们,大明朝廷在公元1407年专门在北京长安右门设立四夷馆,专门用来接待女真朝贡者。女贞人完成进贡,并且领到大明朝廷的赏赐之后,礼部就会在后来建立的会同管设宴款待他们。宴席规格很高,菜品丰富,美酒佳肴,应有尽有。大明朝廷台特许共识可以在京城的街市进行为期五天的贸易,然后自行出京,沿途可以自由买卖。由于明朝初年朱元璋的严厉整肃官吏,所以当时边境地区的官员也比较清廉,“厚往薄来”政策得到了比较好的贯彻和执行,这种政策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后果。最明显的就是女真部落贪图赏赐,争着前来朝贡,这也给大明朝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根据记载,明朝建国初年,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前来朝贡,假如每年一次,每次来1500个人计算,那么每次大明朝廷回赠的金钱就数以万计。往后,朝贡的女真人数逐年增多,他们来朝贡拿的礼品比较轻薄,有的就是进贡一匹马或者三五匹马,这么点儿贡品动辄就是三四十个人,还有的在回去的路上再回来一次的。大明朝廷的赏赐支出越来越多,时间长了就不堪重负,最后只能再次限制女真各部落进京朝贡的人数和时间。公元1436年,明朝下令,以后再有少数民族前来朝贡,只允许两三个人,最多四五个人前来。如果没有当地管理机构的印信和公文,一律不许入境。公元1464年,大明朝廷再次下令限定入贡人数,每个卫允许前来的使者人数不一定。一律不允许重复冒名前来,所有人必须审验完成之后才能入关。

这一节介绍一下金国的第五任皇帝——金世宗完颜雍。

金世宗一般指完颜雍。金世宗完颜雍(1123年―1189年),原名完颜褎(yòu),字彦举,女真名乌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金睿宗完颜宗辅之子,母贞懿皇后李氏,金朝第五位皇帝,1161年―1189年在位,对金朝中期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海陵王完颜亮征宋时为东京(辽阳)留守,后被拥立为帝。金世宗停止侵宋战争,励精图治,部分革除海陵王统治时期的弊政。完颜雍十分朴素,不穿丝织龙袍,使金国国库充盈,农民过上相对富裕的日子,天下小康。实现“大定之治”的局面,为其孙金章宗明昌之治的鼎盛时期定下了基础,金世宗也因此被称为“小尧舜”。完颜雍统治时停止了海陵王时期的厉行汉化,推行了温和的“女真为本”的民族政策,在采用汉制的基础上积极发起“女真文化复兴运动”,在降低汉族人民地位的同时提高女真部族的待遇,因此民族矛盾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完颜雍驾崩,终年67岁,谥号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庙号世宗,葬于兴陵。

完颜雍的父亲完颜宗尧(初名宗辅),是完颜阿骨打的第三子。完颜宗尧比较有头脑,当完颜阿骨打诸子带兵出征时,完颜宗尧经常运筹于帷幄之中。他主张以汉制对汉人,同完颜宗翰等推行的杀戮政策有一定区别。

天会十三年(1135年),完颜宗尧去世,那时完颜雍只有12岁。他的母亲李洪愿出身于辽阳渤海大族,聪明能干。幼年的金世宗,主要受母亲的教养。依金的习俗,丈夫死后,妻子应当嫁与宗族的人。李氏却不愿接受这种落后的习俗,就在辽阳出家为尼。完颜雍长得很魁伟,性格沉静明达,又善于骑射。年轻时,他每次出猎,很多老年人都跟了去看,赞赏他的骑射技术,“国人推为第一”。他为人宽厚,常随叔伯们四处征战,将士都很推崇他。金熙宗皇统年间完颜雍以宗室子授光禄大夫,封葛王,为兵部尚书。

金熙宗完颜亶在位后期,时常酗酒,杀戮亲贵大臣,唯有对完颜雍比较好。完颜宗尧伐宋时,得到了一条宋朝皇帝用过的白玉带,作为传家之宝。完颜雍很珍爱它。完颜雍的妻子乌林答氏,对他说:“这个玉带不是王府所应该拥有的,应当献给天子”。完颜雍觉得她的话有道理,就将白玉带奉献给完颜亶,博得完颜亶的悼平皇后的欢心,也得到熙宗的信任。

海陵王完颜亮即位之初,完颜雍判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南)牧,不久,判大宗正事,改为东京(今辽宁辽阳)留守,后又改为燕京(今北京)留守、济南府尹、西京(今山西大同)留守等职。完颜雍能文能武,在女真贵族中威望较高,海陵王对他很不放心,经常调动他的官职。乌林荅氏又劝完颜雍多向海陵王进献珍异,以打消他的猜疑,免遭诛身之祸。完颜雍照妻子的话,把辽骨睹犀佩马、吐鹘良玉茶器之类的珍宝,送给完颜亮。完颜亮认为完颜雍怕他,对他又很恭顺,疑忌之心稍解。

后来完颜雍被任命为东京留守,完颜亮让乌林答氏入京为质,深知完颜亮好色成性的乌林答氏只好进京,在离中都70里附近时,自杀身亡。乌林答氏临死前给完颜雍留下了绝命遗书,史称《上世宗书》。深情地恳求丈夫不要因为她的死而悲伤“作儿女之态”,要“卧薪尝胆”,居官“修德政,肃纲纪,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等待时机“夺帝位,一怒而安天下。”完颜雍对爱妻为他而死,忍辱负重,割爱隐藏悲痛,毫不显露出对完颜亮怨恨之情。也没有前去乌林答氏的死身地,亲自操办后事,仅是要下人就地草草埋葬了事,而将夺妻逼死的深仇大恨暗藏于内心,致使完颜亮放过完颜雍一马,但还是派心腹高存福任东京副留守去监视他。

正隆六年(1161年),完颜亮厉兵秣马,动员了大量的兵力、物力、财力南伐宋朝,搞得“民皆被困,衣食不给”,“民不堪命,盗贼蜂起”。契丹人不愿当兵,杀了金朝官吏,夺取3000副兵甲,举行起义。完颜亮的统治更加不稳。

完颜雍的舅父李石劝他积蓄力量,夺取金朝最高统治权,他们也积极修造兵甲。这件事让高存福知道了,偷偷派人去告诉完颜亮;同时还同推官李彦隆图谋杀害完颜雍。幸好高存福的家人向完颜雍告了密。完颜亮得悉,派谋良虎去杀害宗室兄弟。完颜雍听到这些,心里非常恐惧,李石劝他及早即位。

经过一番商议,决定以讨论备“贼”事为借口,将东京官吏召到他母亲出家的清安寺开会。高存福不敢来,完颜雍派人多次去召他,他才来。完颜雍当场把高存福和李彦隆抓起来。十月初三,南征万户完颜福寿等率领金军两万人从山东前来,完颜谋衍率兵五千余人从常安(今辽宁沈阳东北)前来,他们都来投奔完颜雍。十月七日,各路军队入城,共同击杀高存福等人。第二天,诸军官属来到完颜雍的府第求见。完颜雍刚刚走出来,诸军官属在庭下高呼万岁。完颜雍推让了一番,将领、官员一再劝进。于是,完颜雍亲赴太庙,祭告祖先,再来到宣政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金世宗。完颜雍即位后,改元大定,下诏废除完颜亮。从此开始了他为期29年的统治。

而这时在长江北岸边的完颜亮,已经得知完颜雍在辽阳拥兵称帝了,他也本想停止攻宋战争,率兵北归围剿大定政权。可是完颜亮却错误地听信了身边亲信红人李通的建议,即先行打过长江之后,直至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灭亡了南宋,再回兵攻打金世宗,可得双双全胜。最终竟是完颜亮完全失算了。完颜亮率兵到达长江北岸边,即选定在安徽地界的江边小镇采石镇,发动攻宋渡江战争,结果是很快的失败了,伤亡惨重。就在这时,南征伐宋的金兵,也得知完颜雍在辽阳建立了大定政权,举旗反叛海陵王完颜亮的倒行逆施,于是前线金兵觉得求活命有了退路了。众军兵开始谋划由契丹籍的都统官耶律元宜,再会同其子耶律王祥牵头,发动前线金军哗变。十一月二十七日深夜,哗变的金兵一拥闯入完颜亮的中军大帐———瓜州渡的龟山寺,齐发乱箭,将海陵王完颜亮射死。海陵王政权当即倒台。南征伐宋的金朝大军,也如同潮水般地败退下战场,向北方逃去,至此完颜亮发动的攻宋战争以全败而告终。

十二月十九日,金世宗领兵一路顺利地到达燕京中都,夺取金国中央政权,开始了金世宗完颜雍的一代帝业。完颜雍能顺利地登上皇帝宝座,并非偶然的事。从他本人来说,自为官以来“久典(主管)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有丰富的实际统治经验。因此,无论在女真贵族或渤海大族中,他都很有声望。从当时金朝最高统治者海陵帝来说,他由于指挥南伐宋朝的战争,远离了金朝的统治中心,给完颜雍的即位带来有利的条件。更主要的是,海陵的伐宋战争,极不得人心,金朝从上到下,都反对这场战争。这就更为完颜雍的即位,提供了条件。

完颜雍虽然顺利地即了位,但他即位后的金朝政局内忧外患,内有金朝贵族争权夺利,外有各族人民的起义。因此,完颜雍即位后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稳定政局。

完颜雍一反完颜亶和完颜亮滥杀宗室贵族反对派的做法,一即位就表示维护宗室贵族和对海陵手下的高官采取宽容大度的政策。下诏历数完颜亮杀皇太后、金太宗及宗翰、宗弼子孙,毁上京等几十条罪过,把他贬为炀王;然后给完颜亶除掉东昏王的称号,恢复名誉,加谥号为熙宗,改葬于思陵;又修复被海陵毁掉的会宁府宫殿,恢复上京称号。他还多次下诏令,对那些被无辜杀戮大臣的家属、沦为奴仆的,恢复他们的身份;对那些大臣的遗骨,派人到各处去访求,得到以后,由官府收葬;那些被海陵无故削职、降职的官员,给予改正,量才录用。这些措施都起了安抚、笼络女真宗室贵族的作用。对于原来反对过他而有才能的人。完颜雍不忌前怨,仍然重用。

完颜亮时的尚书左丞、右领军大都督纥石烈志宁,很有才干,在完颜雍即位前,曾与将领白彦敬等准备去攻打完颜雍。完颜雍即位后,派使者争取他们归附,纥石烈志宁不但不肯归顺,还先后杀死使者九人。完颜雍在用武力征服纥石烈志宁之后,不但没有加罪于他,还委以重任。完颜雍时任东京路转运使的张玄素,也很有才能。他曾在完颜亮面前告过完颜雍的状。完颜雍即位后,张玄素去见他,世宗对过去的事“一切不问”,反而任命他为户部尚书。完颜亮时曾任宰相和南京留守的张浩,是金代几朝老臣。完颜雍拜他为太师,尚书令,封南阳郡王,让他入朝可以不拜,还给他在大殿的东边专门设了座位,对他十分尊敬。完颜雍不忌前怨的任人政策,使得女真贵族和海陵手下的官员,纷纷前来投奔,最高统治集团很快就稳定了。

各族牧民大起义,尤其是契丹人移剌窝斡领导的牧民大起义,严重威胁着金朝的统治。所以他即位以后,立即采用招抚和镇压两手,来对付起义军。他先派移剌扎八去招降起义军,结果扎八见窝斡势盛,反而参加了起义军。正隆六年(1611年)底,窝斡称帝。完颜雍忙派兵去镇压,派去的兵都被窝斡起义军打得大败。正隆七年(1612年)正月,完颜雍派右副元帅完颜谋衍等统兵前去镇压,并对归降者许以优厚条件,还在起义中大搞策反活动。以此孤立窝斡一人。到这年秋天,窝斡被人出卖,捕至京师遇害,起义失败了。一部分起义军投奔了南宋。金世宗对起义首领的镇压十分残酷,不仅把窝斡枭首于市,而且把他的手足砍下来,分悬于各个京府。然后又派人前去招抚奚、契丹各族。为了防止契丹人民的反抗,完颜雍把参加起义的契丹人分别编入女真的猛安谋克各部,使之杂处,便于统治。这样,金朝的境内暂时取得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完颜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内政的整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他对前代的制度作了一些增损,宰相增设平章政事二人,进一步加强了皇权统治。

在统治政策上,完颜雍推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大定二年(1162年),他把来自中原参加南征的步军都遣返回家;同时派官员到汉人起义密集的山东地区,招抚正隆时期因苛重的兵役和劳役铤而走险的农民,只要及时归农,罪名一律赦免。大定三年,对移住中原的女真人户,凡父兄子弟俱在兵伍的,也遣放一丁归家农耕。大定六年,对宋战争一结束,仅留六万戍备,其余士兵也都放还。

完颜雍还局部调整了阶级关系。金朝灭辽以后,为满足女真奴隶制的需要,把辽朝有自己经济的投下户和寺院的二税户变为奴隶。大定二年(1162年),完颜雍不仅将确有凭据的二税户六百余人放免为良民,还下诏凡从移剌窝斡起义军来归的驱奴、宫籍监户也一律放免为良。大定三年(1163年),他下令对中都等地因战乱和饥荒而典卖妻子者,官府代为收赎。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金朝规定:凡立限放良之奴,限内娶良人为妻,所生子女即为良民。类似官方赎买良民和局部解放奴隶,对缓和阶级矛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经济上,完颜雍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负担,招收流亡,开垦土地。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他躬自节俭,不尚奢华,严于律己、管束王公大臣。

曾有诸王要求朝廷提供额外的封赏,完颜雍对他们说:“你们这些人怎么如此贪婪啊,你们岂不知道国家库府中的财产就是百姓的财产,我只不过是代百姓保管罢了,岂敢枉自花费呢?”正是由于金世宗能够比较正确地认识统治者和老百姓的关系,不随便动用国库的资财,所以在他统治期间税收不及什一,“两税之外,一无横敛”。不到数年,国库充实,民间殷富,“以致大定三十年之太平”。完颜雍即位时,全国人口只有300多万户,20年后增至670多万。大定年间,政局稳定,财政充足,完颜雍因此享有“小尧舜”之称。

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正月二日,完颜雍病逝于中都宫中的福安殿,享年六十七岁。许多人都失声痛哭,悲声遍野。由于太子完颜允恭早逝,故立允恭的儿子完颜璟即位,是为金章宗。

谥号为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庙号是世宗,葬于大房山兴陵。

历史评价,《金史》:“世宗之立,虽由劝进,然天命人心之所归,虽古圣贤之君,亦不能辞也。盖自太祖以来,海内用兵,宁岁无几。重以海陵无道,赋役繁兴,盗贼满野,兵甲并起,万姓盼盼,国内骚然,老无留养之丁,幼无顾复之爱,颠危愁困,待尽朝夕。世宗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即位五载,而南北讲好,与民休息。于是躬节俭,崇孝弟,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却任得敬分国之请,拒赵位宠郡县之献,孳孳为治,夜以继日,可谓得为君之道矣!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然举贤之急,求言之切,不绝于训辞,而群臣偷安苟禄,不能将顺其美,以底大顺,惜哉!”

相关推荐:崩坏世界的修真者厉先生偏偏要宠我写皇帝的同人被发现后天玄成神之路从0级开始龙飞魄武战魔元纪造化仙帝重启飞扬年代无敌:我能复制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