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第五节 司马越的抉择

第五节司马越的抉择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李颀(唐代)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按理说刘琨现在已晋阳为基础,在北方已经发展的不错了,晋朝的当家人司马越应该抓住机会出兵河东,马上跟刘琨一起夹击匈奴才对,但是司马越却没有这样做,那他现在又在做什么呢?

原来,刘渊让他的嫡系十将去攻打洛阳,经过两次会攻,洛阳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洛阳城中的守军越打越少,已经快支撑不住了,甚至晋惠帝司马炽的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因为洛阳被围这么长时间,粮草物资得不到及时供应。司马炽现在可以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本来想寄希望于司马越,但是司马越也无法替他分忧。司马炽只得传旨四方,召集天下各路诸侯前来援救洛阳。

朝廷派出的使者到达各个诸侯那里,向他们说明了朝廷的危机,但是仍然没有几个人肯发兵相助。

司马炽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向他的太傅司马越求救。司马越的大本营在许昌,他根本不在洛阳。但是接到司马炽的求救后,他也不能坐视不理,于是就从许昌带兵回到了洛阳。他临时回到洛阳,没有府邸居住,司马炽只好暂时把太学腾出来给司马越居住,反正太学现在也闲着没有学生,就这样司马越征用了太学,住了进去。

司马越回到洛阳以后,首先是对那些对自己有意见,胡说八道,他认为诽谤时政的人大加杀戮,甚至连皇帝司马炽的舅舅王延也不放过。王延为了躲避司马越的追杀,投进了宫中,想得到外甥的保护,结果没想到,司马越的部将竟然当着司马炽的面杀死了国舅王延,他的血都溅到了龙床之上。

司马越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治理国家,打击各地叛乱上面。他还是一门心思想搞权力斗争,他入主洛阳以后,又把自己手下的几个将军提拔起来,还亲自进入宫中宿卫。

司马越看到匈奴人对洛阳虎视眈眈,他内心也很恐惧,于是就与部下商量对策,最终终于想出了一个好计策。

一天早上,司马越穿上铠甲,配剑入宫。司马炽看到这种架势,先是吓了一跳,以为司马越想要自己的命,结果司马越摸了摸司马炽的头对她说,别怕!我是要带兵出城,亲自壮壮国威,吓唬吓唬那些匈奴人。

司马越安慰好了司马炽,让司马炽好好坐镇洛阳,在家等他的好消息。司马炽还以为司马越真的要为自己分忧解难,率兵出征,可是他想错了。在司马越的心里,他这个皇帝什么都不是,只有她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他打着出征的幌子是想逃跑,再次丢下皇帝和洛阳。因为他思前想后,他的大本营是徐州,而且他又在东南安排好了好几个得力助手,如果他回到老根据地的话,就算洛阳被打下来了,至少他还有半壁江山在自己手中。而且他手下的将士,大多都是徐州人或者江南人,他们自然心系家园,不会安心在洛阳待下去,就算他带领军队守在洛阳,一旦匈奴大军攻过来,恐怕他手下的将士们也守不住。基于这些考虑,司马越果断决定出走。

但是司马越考虑了一圈儿发现,通往江南的路似乎都被堵死了。首先宛城现在有王如造反,他没法通过这里到达荆州。徐州也有匈奴外线大将王弥作乱,她也无法到达东海。石勒游走在江淮一带,去往扬州的路也被石勒控制住了。所以司马越计划着先攻占豫州,这个地方正好在中间地带,守住这个地方四面八方都能通行。

朝廷上下都知道司马越要走,他们也都心知肚明,知道司马越打的是什么算盘。在国家如此危亡的紧要关头,那些名将官吏都不想成为懦弱王朝的陪葬品,于是他们纷纷请命哟,跟随司马越一起出征。皇帝司马炽没有看出这里面的猫腻,他还满怀希望,想为司马越增加力量,助他一臂之力,好为晋朝重新赢得安定和谐的环境。

司马越挑选了精兵4万,还有很多王公大臣,一共十多万人。太尉王衍担任军师,浩浩荡荡的出了洛阳,洛阳城几乎空了。

司马越带领10万大军,一下子奔跑了600多里路,到达了豫州。司马越到达豫州以后,豫州刺史自然乖乖的让出了这个位子,司马越自领豫州牧,在这个地方过期了,赛过神仙的日子。

司马越的算盘虽然打得很好,但是它的寿命不长。到达豫州的第二年就病死了,后来他安插在建业的棋子司马睿继承了他的家业,在今天的南京称帝,保住了东南半壁江山。

司马炽发觉上当以后,立刻密诏青州刺史苟晞前往讨伐,但是,青州附近有刘渊的外线将领王弥等人,他们一直对齐鲁大地虎视眈眈,苟晞根本脱不开身。

司马越死了以后,太尉王衍被众人推举为主帅。他根本不想回到洛阳,而是秘不发丧,偷偷带着司马越的尸首去东海归葬。可以说王衍这个做法充分暴露出他是个没有远见的人,就算他担心回到洛阳自己挽救不了大局,会成为陪葬品。那他完全可以继承司马越的人马,继续驻扎在豫州,等待天下有变,伺机而出,或许可以争一争天下,他还可以借着司马越的名义,继续控制东南半壁江山。但他却选择在这个时候带着家底离开根据地,远走他乡,这无疑是自寻死路。

当初司马越率领大军从洛阳出来,石勒非常害怕。后来见司马越在豫州这个地方驻扎下来,并且没有出征的打算,才放下心来。石勒在心里默默想到,当年司马懿父子是多么奸诈,为什么他的后世子孙却如此无能?

如今王衍率领司马越的大军出了豫州,石勒非常高兴,立刻亲自率军追击王衍。

石勒被刘渊外派以来,居无定所,后来受王如邀请南下,他早就盯上豫州很久了,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下手,他的目标是经营江汉地区,自然第一步就是要拿下豫州。

不只是石勒盯上了王衍,另一个匈奴外线将领王弥也想抓住这个机会趁火打劫,于是他们也派出大军在半路上拦截晋军。

王衍带领大军走了100多里路,就被身后的石勒追上了,匈奴大军围困住王衍军队。王衍慌忙令手下将领率军出战,不料被石勒打败,晋军四处逃窜。石勒让手下士卒把他们围在一处,万箭齐发把他们全部射死了,晋军的尸体堆积如山。没多久,王弥派来的大军也赶到了,他们又放了一把火,把尸体堆成的山一把火烧净了。

石勒一看,他也让手下人放了一把火烧了司马越的灵柩。这个害国害民的人,终究还是没有落到好下场,死了也不得安宁。

石勒派人把王衍押过来,这个中原大儒吓得浑身瑟瑟发抖。他可是号称晋朝最能辩论的人,石勒接连问了他几个问题,王衍都能回答上来,石勒和他身边的几个人都说不过他。石勒大笑道,一个将死之人还想继续呈口舌之快。

石勒下令,把所有晋朝的公卿全部活埋了。

生活感悟:虚——天地之大,以无为心:圣人虽大,以虚为主。虚己待人就是能接受他人的做法,虚己接物就是能容纳万物,虚已处世就是能圆融于世。只有先虚己,才能承受百实,化解百怨。虚已是处世求存的良策之一,人能虚已无我,就能与人无争、与物无争,而不争如水润万物,不争而全得。

老子说:道是看不见的虚体,宽虚无物,但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不可估量。它是那样深沉,好像是万物的主宰。它磨掉了自己的锐气,不露锋芒,解脱了纷乱烦扰,隐蔽了自身的光芒,把自己混同于尘俗。它是那样深沉而无形无象,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老子又说:圣人治理天下,是使人们头脑简单、淳朴、填满他们的肚腹,削弱他们的意志,增强他们的健康体魄。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使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从而考察它往复的道理。这些都说明了静虚的大作用。从道家的观念看来,他们处世,贵在“以虚无为根本,以柔弱为实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因顺万物的变化”。

虚,就能容纳万事万物,无就能生长,就能变化;柔就会不刚而能圆融,弱就是不争胜而可持守。随时间的推移,能不断地变化而自省,顺应万物,和谐相宜。只有虚己待人,才能接受他人:只有虚己接物,才能容纳万物;只有虚已用世,才能转園于世;只有虚己用天下,才能包容天下。

虚己的能量,大的方面足以容纳世界,小的方面也能保全自身。虚戒极、戒盈,极而能虚就不会倾斜,盈而能虚就不会外溢。

相关推荐:崩坏世界的修真者厉先生偏偏要宠我写皇帝的同人被发现后天玄成神之路从0级开始龙飞魄武战魔元纪造化仙帝重启飞扬年代无敌:我能复制万物